改變盲視:什麼!有東西改變了嗎?

By

November 23, 2012 設計心理 Comments

1998 年,心理學家 Daniel Simons 和 Daniel Levin 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先由一個人帶著地圖在路上找一個路人問路,就在路人回答問題的時候,兩個暗樁帶著一扇門從兩個人中間經過,然後問路的人趁機和暗樁交換。結果 50% 的路人都沒有發現原本問路的人換了一個!他們繼續回答問題,根本不知道眼前的人和之前的不是同一個!

 

改變盲視

這是怎麼回事?我們都以為我們在眼睛捕捉到畫面之後,把畫面牢牢的映在腦海裡,但事實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想想看你玩「大家來找碴」的過程,有哪一次是可以看完左邊那張圖,就可以馬上從右邊的圖中找出不一樣的破綻?我們都需要來回看個好幾次,還要仔細的尋找細節,才有機會看出兩張圖到底有哪裡不一樣。這種不容易發現改變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改變盲視(Change Blindness)」。

我們的大腦無法在第一次看到畫面的時候就建立完整的「心像(Visual Image)」,而必須讓我們的眼睛來回掃瞄才可以建立我們以為已經建立在腦袋中的畫面。因為大部分的畫面都沒有被記憶在我們的大腦中,畢竟如果每次我們都把所有的畫面記憶下來,那是非常消耗認知的一個動作,而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畫面與事物都很普通且一般,並不需要特別被我們記憶。

 

盲視與介面

許多時候我們都以為使用者已經看過畫面上的元件,也應該知道如果要尋找某個功能的時候應該要在特定的地方找到他。但事實上第一次碰觸到陌生介面的使用者,根本沒有辦法將整個畫面在大腦建立心像,他必須透過不斷的學習與尋找才能找到正確的功能。

這個現象也常常出現在需要呈現大量且動態的資訊時,當畫面上的資訊在改變時,使用者可能很難快速的察覺到畫面上某個數字或大小的變化。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更靈敏的察覺與互動,這種畫面常常會加上動畫效果(包含大小改變、顏色改變、移動等等),來幫助且通知使用者:「這裡有東西改變了!」

Google 的網站分析工具上提供的即時功能,就透過顏色的改變,來凸顯資料的改變範圍:

而 Chartbeat 則是透過物件的移動,來告訴使用者,網站上的資訊正在改變:

改變盲視是一個很有趣的視覺效應,在玩「大家來找碴」的時候特別困擾,但是介面設計偶爾也需要把這個困擾考慮進來,尤其在設計複雜且危險的介面時,特別要考慮改變盲視的效應喔!

 

延伸閱讀:

不注意盲視:如同保護色般的視覺效應

捕捉使用者注意力:適量的突現動態效果

 

參考文獻:

[1] Tom Stafford & Matt Webb (2004). “Mind Hacks” O’Reilly.

[2] Daniel Simons & Daniel Levin (1998). “Failure to detech changes to people during a real-world interac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設計使用者介面時常常會碰到需要讓使用者來決定下一步的時候,在電腦系統中最常見的就是「確認」以及「取消」按鈕。像是在作業系統中要刪除檔案時,系統會跳出以下的詢問視...
巴普洛夫(Ivan Pavlov)是個俄羅斯的科學家,他利用狗做實驗:每天搖鈴鐺,然後讓狗看見食物流口水。重複了幾天之後,只要搖鈴鐺,狗就會開始流口水。鈴鐺就是...
「如果你不夠小心,在 Photoshop 中旋轉圖像時,可能會毀了你辛苦完成的作品!」 ~ Marc Edward 在 Photoshop 中旋轉圖像時(這邊指...
相信大家都有把圖片上傳到臉書的經驗,臉書身為全球擁有最多圖片的服務供應商,截至 2011 年 9 月的統計,上傳的圖片數量已達到 1400 億張,且持續以倍數方...
一個成功的遊戲,除了耐玩的遊戲性,情境的描述與安排更是關鍵。情境能吸引或幫助玩家更加投入到遊戲中,常見的角色扮演遊戲總是會先播放一段影片或敘述一段故事讓玩家快速...
Apple 公司於 2012 年 9月 2 日於舊金山發表了 iPhone5 手機,首次更改螢幕尺寸的動作讓許多開發人員與使用者與之嘩然,還記得 iPhone5...
© 2013 Desiring Clicks. All Rights Reserve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