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部分的網站無論是部落格、購物網站、新聞網站、甚至是社群網站等,都有提供搜尋功能,從最簡單的一個文字輸入表單配上一個放大鏡的按鈕、到各式各樣精準的進階搜尋功能,每個網站因應不同的目標聽眾而有不同的搜尋發展,而每一種搜尋功能所提供的使用者體驗都不盡相同。
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12

在現在的網站上,多媒體資料佔了許許多多的資訊空間,許多時候我們都會需要製作縮圖(Thumbnail)來增加可以容納圖片的空間,或是減少圖片的檔案大小,以增加網站的整體速度。但是許多網站在製作縮圖的時候,都缺少考慮圖片的可讀性,讓這些原本包含許多資訊的圖片,在縮圖之後就變得無法辨識。當然,越容易辨識的圖片越容易讓使用者瞭解,也越能增加圖片的點擊率和瀏覽率。接下來,我們利用上面這張照片來解釋縮圖與可讀性的關係。

心理學家 Kunz 和 Wolcott (1976) 做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大意是他們邀請兩個受測者同時一個小房間,並在實驗人員的幫助下完成一個其實與實驗完全不相關的問卷,接著實驗人員告知受測者,她要去準備實驗內容便離開房間了。兩個受測者其中一個其實是實驗的暗樁。在實驗人員離開房間後五分鐘後,暗樁便也離開房間。不久後他帶了兩瓶價值 1 美元的汽水回來,面帶微笑的將其中一瓶給了受測者,說:「我剛剛去上廁所,順便問了一下實驗人員這裡可不可以喝飲料,他們說可以,我就想說順便買一瓶回來給你,挪,喝吧!」

想像你現在正在一間唱片行裡挑喜歡的 CD,當你正要帶著一張標價 399 元的搖滾專輯去櫃檯結帳的時候,旁邊有一個背著吉他的年輕人拉著你,說:「我只是好心想告訴你,這張專輯在 2 公里遠的那個唱片行只賣 299 喔!」,你可能會把這張專輯放回架上,然後走到年輕人說的那間店,省 100 元。再想像你正在手機店挑,最新的智慧型手機,你看上了價值 22000 的最新機型,旁邊一樣有一個凸肚子的中年人跟你說:「如果你願意多走幾步路,1 公里遠那間手機行只賣 21900 喔!」,這次你還會選擇多走這 1 公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