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記憶 vs 長期記憶

我們往往可以記得高中或大學畢業那天發生的有趣故事,卻難記得五分鐘前臨時要你記住的朋友的電話號碼。在記憶的時候,我們的記憶主要可以區分為短期記憶(工作記憶)與長期記憶,分別由大腦的短期記憶區與長期記憶區掌握。

在短期記憶區中,我們的記憶主要是透過語言表達和視覺空間來幫助我們記錄,但是這兩種記錄都不長久,而且數量也不大,大約是 3 – 4 個。還記得妳朋友上次找你幫他背電話號碼嗎?你在心裡莫念了好幾次這個號碼,但等到告訴他之後,過沒多久又忘記了。這個默念的過程叫做演練(Rehearsal),可以幫助我們增加一些短期記憶能力。

而我們的長期記憶主要是靠語意(Semantic)的方法來記憶,我們的大腦所編碼儲存的,既不是畫面也不是文字,而是這些畫面和文字所代表的意義。比起文字,我們的大腦對於影像的處理能力和記憶能力又高出許多。你在看一篇小說,腦海裡面會浮現一個影像,然後產生這個影像的意義。這篇小說的意義最容易被記得(難過的愛情小說),再來是影像(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晚上),最後才是文字(雨聲伴隨著打雷聲,在這個無情的晚上…)。畢竟我們的大腦演化上處理語意和影像已經幾百萬年,而文字和語言是最近幾千年才發展出來的。

儲存在短期記憶區裡的資訊很容易被忘記,忘記的理論有許多種,例如衰落理論(Decay Theory)和替代理論(Replacement Theory),分別指不演練就會被忘記和短期記憶區的大小有限,新的資訊會把舊的資訊排除。而忘記長期記憶比較少發生,許多學者甚至以取回失敗理論(Retrieval Failure Theory)主張長期記憶不會忘記,只是找不出來。就像你買了書放在家裡,不是書不見了,只是你找不到這本書而已。

我們平常大部分時間都在採用短期記憶不停的處理來自外界的資訊,然後透過編碼將重要的資訊儲存在長期記憶區裡保存起來,以便讓需要的時候使用。瞭解人類的記憶方式能夠幫助你設計更好的使用者介面和體驗模式。尤其是大部分的網路作業都在短期記憶的範疇,設計的時候應該要考慮記憶來輔助使用者能他能順利的使用。

Image via Photo.com

許多的網站都會採用標籤系統來讓使用者自己管理自己的分類。而通常,標籤系統為了讓使用者使用得更順利,會採用一種「標籤推薦系統」來幫助使用者快速的選擇自己所希望輸入...
俗話說:「一圖勝過千言萬語。」在現代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上,圖示的運用已經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無論是選單、對話框、按鈕、或是提醒事項,都常常會有一個圖示在旁邊暗...
每個軟體或應用程式都需要有一個機制來完成他的目的與用途,這個機制是由程式設計師所設計,表達出系統如何設計、系統如何實作、資料如何交換與溝通、或是演算法如何計算資...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白紙黑字」,白紙上寫了黑字,閱讀起來是再清楚也不過了。形容了明確的文字憑據,不容許抵賴或悔改。一直到現在,白紙依然是我們最常用到的紙張類型,...
莫婓斯:「尼歐,這是你最後的機會,決定後就不能反悔,吞下藍色藥丸,幻境結束;吞下紅色的藥丸,我就帶你見識真相。」尼歐接著毫不猶豫地拿起了紅色的藥丸。 尼歐看似心...
Apple 公司於 2012 年 9月 2 日於舊金山發表了 iPhone5 手機,首次更改螢幕尺寸的動作讓許多開發人員與使用者與之嘩然,還記得 iPhone5...
© 2013 Desiring Clicks. All Rights Reserved.
Top